【人物春秋】話說林鑾(1)
時間:2024-01-02 10:42 瀏覽量:
     在蚶江石湖西南側(cè),有一個巨石砌成、引堤卅丈、寬九尺、高一丈五尺的古渡頭,名叫“林鑾渡”,又名“通濟(jì)橋”。這座歷經(jīng)千余年的古渡頭以航海巨商林鑾而冠名,是泉州海絲文化一日游的一大亮點。

    林鑾是什么歷史人物呢?清代史學(xué)家蔡永薕先生在他著的《西山雜志》里就談到林鑾在海絲路上的成就和貢獻(xiàn)。




    林鑾,字安東,先祖林尚書(諱開基,號西山)因“五胡亂華”欲避兵禍而帶族人自河南洛陽沿水路南下在東石卜居。林氏一族自東晉至唐乾符年間,經(jīng)四百余年,均以泉州灣諸港口行海上之貿(mào)易。因經(jīng)商有法,往來倍利,家道殷實而世稱百萬。

    林百萬對于開辟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為宋元時代使泉州灣成為與亞歷山大港齊名的世界大港做出了巨大貢獻(xiàn)。

    掀開史冊,貞觀之治后的百余年間,因有唐王朝開放對外通商的契機(jī),泉州灣各港口的海上貿(mào)易及對外通商,很自然的就逐漸活躍并昌盛起來,而泉州也應(yīng)時成為商貿(mào)大埠。

    據(jù)記載,在唐代作為泉州港的附屬港的安海灣,從圍頭至安平就有港口十個之多。它們是:肖家港、王家港、柯家港、李家港、中舍港、東石澳、后湖窟、桂林港、安海港、溪邊港。那時的林鑾正是利用這些天然港口施展他的才華,開展海上貿(mào)易的。

    唐開元八年(720年),林鑾就擁有大貨船數(shù)十艘,航行東達(dá)夷州、琉球,南達(dá)菲島、蒲端、甘棠、渤泥、三佛齊,西南達(dá)維力、扶南、占城、交趾一帶。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以彩緞、竹編、陶器等換回楠木、象牙、茴香、犀角、樟腦。至唐開元十年(722年)林鑾即引來番舶,時因“蠻人喜彩繡,武陵多女紅”,所以,彩繡換香料為多。

     

    (來源:晉江史志2008.2)

    掃一掃在手機(jī)上查看當(dāng)前頁面